<nav id="qytmr"><big id="qytmr"></big></nav>

          <button id="qytmr"></button>
          推廣 熱搜: 土雞苗  雞苗  肉雞苗  麻雞  蛋雞苗  孵化機  青年雞  供應貴妃雞苗  土雞  孵化器 

          散養土雞不同階段的飼料配方

             2017-02-03 61280
                 散養土可利用和擴大雞的活動空間, 使雞群得到充分的運動,因此散養雞十分活潑,切羽毛比圈養雞有光澤,肉味也要比圈養雞鮮嫩。 然而,就散養雞目前的養殖情況來看,也存在一定盲目性。 為此,多年以來就如何滿足散養雞不同生長階段營養需求,更合理地選擇適合當地的生態養雞模式,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大量的示范與研究。
          一、散養雞“營養+風味”的階段性管理方式 
                “營養”是指在育雛階段,以滿足雛雞營養需求為重點,給雛雞飼喂合理的全價配合飼料。雛雞具有代謝旺盛、生長快、敏感性強、絨毛稀少、體溫調節能力差、消化機能弱、抗病力低等特點,該特點決定了雛雞營養水平、飼養管理、衛生消毒和防疫工作十分重要,注重雛雞的營養,加強本階段飼養管理,是確保育雛效果的關鍵。“風味”是指在放養階段,以提升雞肉風味為重點,充分利用農戶現有飼草料資源,適當配制一些成本較低的精料補充料, 主要靠雞在山坡、草地等自然環境中自由采食各種昆蟲、植物及種子,增加動植物蛋白和微量元素等營養。本階段以降低飼料成本、加強運動、減少脂肪沉積、適當控制生長速度等手段為主, 注重培養土雞特有的口感和風味,適應消費市場,提高養雞效益[1]。
          二、育雛階段的飼料配制和飼養管理
          (一)雛雞全價飼料的配制實例 
                在多年的生產實踐中,總結出了適合本地區農戶使用的不同階段雛雞全價配合飼料,飼喂效果可完全滿足品種需求,原料充足,價格合理,育雛期成活率可達95%以上?,F已成為當地和周邊農戶選擇的最佳育雛料之一。 
                1.配方一。 (0~2周齡雛雞料)玉米56.0 %,麩皮6.0 %,蠶豆4.65 %,黃豆粕20.0 %,菜籽餅3.0 %,胡麻餅3.0 %,魚粉3.0 %,食鹽0.35 %,預混料4.0 %。
                2.配方二。 (3~4周齡雛雞料)玉米59.0 %,麩皮5.0 %,蠶豆4.65 %,黃豆粕19.0 %,菜籽餅3.0 %,胡麻餅2.0 %,魚粉3.0 %,食0.35 %,預混料4.0 %。
                3.配方三。 (5~7周齡雛雞料)玉米62.0 %,麩皮6.0 %,蠶豆3.65 %,黃豆粕15.0 %,菜籽餅4.0 %,胡麻餅3.0 %,魚粉2.0 %,食鹽0.35 %,預混料4.0 %。
          (二)雛雞飼養管理關鍵措施 
                一個合理的全價配合飼料是育雛的物質基礎,也是首要條件,但是,根據雛雞生理特點,育雛期的飼養管理、衛生消毒和防疫工作也十分重要。把握好“兩開”,做好“三控”和“三度”工作是育雛成敗的關鍵。 
                1.“兩開”。 即雛雞的開水和開食, 要采取先開水、后開食的原則。雛雞出殼后還有一部分卵黃尚未吸收完,雛雞飲水能加速這種營養物質的代謝過程。飼喂雛雞要做到:開食飼料以營養豐富、易消化、適口性強的全價配合飼料為宜,料槽要足,飼喂次數根據日齡增加逐漸減少。由于雛雞消化機能差,所以不能過食, 若過食則會引起消化不良, 造成消化道疾病,喂八成飽則可。 
                2.“三控”。 即控制好雞舍通風、光照和疾病的發生。
                (1)控制通風。 雛雞群在高濕、高密度飼養的條件下,育雛舍內由于呼吸、糞便及潮濕墊料散發出大量氨氣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,使空氣受到污染。對雞舍通風的目的在于排除雞舍內有害氣體和更換新鮮的空氣,并使舍內相對濕度不致逐漸增高。正確的做法是:育雛期每天上午12點左右,將向陽面的窗戶適當打開,讓空氣對流,窗葉成半開狀態,防止冷風直吹雛雞,開窗時間一般為0.5~1 h。 為防止舍溫降低,通風前可先提高舍溫1~2 ℃,通風完畢降到原來的舍溫。 
                (2)控制光照。 光照可促進雛雞采食飲水,增加運動,促進肌肉、骨骼的發育,預防疾病,提高生產性能。 雛雞3周齡時,在晴天(氣候比較暖和)的中午可把雛雞放到舍外,曬太陽、運動1~2 h,這樣既可促進雛雞生長發育,又可促使雛雞逐步適應自然環境。 (3)控制疾病發生。幼雛個體小,抗病力差,一旦發生疫病,則傳染快,死亡率高,損失大。 因此,要搞好雛雞的防病驅蟲工作。雛雞進入育雛舍后,要先用0.01 %的高錳酸鉀溶液作為雛雞的飲水, 進行胃腸道的消毒。 此外,進行一次預防性的球蟲病防治,可選用驅蟲凈或蟲克星等藥物; 每天飼喂后將食具沖洗干凈,并用消毒劑消毒;注意搞好育雛舍及其周圍環境的衛生;墊料要勤換勤曬,保持舍內空氣新鮮;飼料、藥物要嚴格按標準飼喂,嚴禁喂給發霉變質的飼料,嚴防飼料中毒;若有病死雛雞,應及時解剖、診斷、防治,做到有病早治,無病先防,病死雞深埋或焚燒,嚴格消毒,徹底消滅傳染源。
                3.“三度”。 即把握好溫度、濕度和密度。 
                (1)適宜的溫度是養好雛雞的關鍵。一般雛雞對溫度的要求是:1~3日齡為34~35 ℃,4~7日齡為32~33 ℃,7日齡后每周降2~3 ℃,直到20 ℃為止,約經過6周時間,雛雞就可以適應自然環境。 
                (2)雛雞舍內要保持適宜的濕度。育雛舍內濕度過高或過低均不適宜雛雞的生長發育, 比較理想的濕度為:第1周齡相對濕度為70 %~75 %,第2周齡下降到65 %,從第3周齡開始,盡量保持在55 %~60 %。 
                (3)還要注意雛雞群的密度。合理的飼養密度是保證雞群健康、生長發育良好的重要條件,因為密度與育雛舍內的空氣、濕度、衛生以及惡癖的發生都有著直接關系。 一般情況下是第1周時30只/m2,第2周時25只/m2,第3周時20只/m2,第4周時15只/m2,第5周時10只/m2左右。 另外,雛雞的飼養密度還必須根據品種、季節、性別、雞舍結構、通風條件和飼養方式等靈活掌握。 
          三、放養階段精料補充料的配制及雞群管理方式
          (一)精料補充料的配制比例
                一般根據雛雞生長情況、氣候條件等決定開始放養的時間,一般在5周齡左右即可放養。 雛雞進入放養階段后,可通過1周的時間逐步將育雛全價飼料更換成自制的精料補充料。 補充料根據放養雞可自由采食到的營養以及農戶自產的農作物、草料等現有原料,適當加入預混料等進行配制。 近年來,在當地北部山區,山地放養雞示范基地,采用了以下補充料配制比例:玉米60.0 %,麥麩12.0 %,苜蓿草粉15.0 %,菜籽餅3.0 %,胡麻餅2.0 %,豌豆3.7 %,食鹽0.3 %,預混料4.0 %。 放養期120 d,出欄體重達2 kg左右,放養期成活率達98 %以上。 養雞純收入平均15~20元/只,效益明顯。 
          (二)生態散養雞群管理方式 
                利用荒山、野坡、林地、草場、果園等資源,根據條件實行農戶散養和規模養殖相結合的管理方式。一是農戶散養,即飼養混合雛雞、公雞飼養100 d左右作為土雞出售,留下母雞產蛋1個周期后淘汰,適合普通農戶選用,不需要專門的飼養人員,家庭成員可兼顧完成,投資小,省力、方便操作;二是規模養殖,即重點培育百只以上大戶和萬只重點村。 將土雞苗散養至120~150 d、體重達2 kg左右時出售,一年飼養兩批。 一般選擇在具備養雞實力,有草地、山坡等放養條件,勞動力充足的農戶中實施??吭黾羽B殖規模提高效益,靠打造特色品牌占領市場,以逐步實現產業化生產為目的。
           
         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
           
          更多>同類養雞資訊
          推薦圖文
          推薦養雞資訊
          點擊排行
          網站首頁  |  關于養雞網  |  聯系方式  |  版權聲明  |  浙ICP備10000191號-1  |  服務協議  |  網站地圖  |  網站留言  |  違規舉報  |  浙ICP備10000191號-1